北京展館相關
北京展覽館
問:北京展覽館
答:北京展覽館建立于1954年,是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字、周恩來總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綜合性展覽館。展館位于北京西直門繁華商業(yè)區(qū),西鄰動物園交通樞紐,東側為西直門地鐵站、城鐵總站和北京火車站北站,北靠中關村科技園區(qū),南臨金融街與各大部委,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全館占地約二十萬平方米,擁有展覽公司、莫斯科餐廳、影劇場、合資賓館、星湖飯店、廣告公司、糕點廠、冷飲廠、旅行社、展興商貿公司及勞動服務公司等十余個經營部門,是一個集展覽、住宿、餐飲娛樂、廣告、商貿、食品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服務企業(yè)。四十余年來,北京展覽館接待了國內外大型展覽千余個,來館人數上億次,在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促進國際、國內科技交流與經貿合作,加強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北京展覽館致力于展覽業(yè)務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建館以來,接待了國內外大型展覽千余個,來館參觀人數上億人次,展覽內容涉及國際經濟、貿易、科技、文化及政治、軍事各個領域。北京展覽館具備“舉辦境內對外經濟技術展覽會主辦單位資格”, 2000年,北京展覽館完成了場館改造與設備升級,達到了接待國際性、現代化專業(yè)展覽的硬件標準,2002年,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體系認證,2003年與德國美沙展覽集團合資成立美沙北展展覽公司,專業(yè)從事國際性展覽的組織與實施。目前,北京展覽館已發(fā)展成為以展覽、會議業(yè)務為核心,餐飲、娛樂、旅游、酒店多元化發(fā)展的綜合性、現代化會展中心。
據北京市規(guī)劃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二OO七年十二月十九日通知,該建筑已經北京市政府批準列入《北京優(yōu)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第一批)》。
歷史沿革
萌芽(1952 - 1954)
1952年,政務院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富春同志訪問蘇聯(lián),在和蘇聯(lián)談判中,蘇方提出在中國展示蘇聯(lián)的建設成就,包括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建筑技術和建筑藝術等。為此,中央決定在北京、上海建設蘇聯(lián)展覽館,以學習、借鑒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蘇聯(lián)派了建筑專家來我國幫助設計和施工。我國成立了三人領導小組,彭真任組長,當時任北京市人民政府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的趙鵬飛同志受彭真同志委托,具體參與展覽館的建設工作。1953年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秘書長薛子正、北京市政府秘書科長王榮章和蘇聯(lián)駐華大使文化參贊一同在北京市城區(qū)考察地理環(huán)境,選擇建館地點。根據當時北京市擬將西郊一帶建成文化、科技、游覽區(qū)的城市建設規(guī)劃,經中蘇雙方一致同意,并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將館址確定在西郊西直門外。1953年由中央財政部投資2700萬元(包括建西苑大旅社、西郊商場)。工程耗資2400萬元。
初生(1954)
1953年10月15日,在建館工地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典禮,中央人民政府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有關方面的領導同志以及參加建館的工人、干部出席了開工典禮。蘇聯(lián)駐華大使館的官司員也應邀參加。北京市市長彭真在開工典禮大會上致詞。典禮結束后,彭真市長破土奠基北京蘇聯(lián)展覽館建筑工程正式動工。在建設過程中,周總理曾指示全國各省市支援展覽館的建設,當時我國二十多個省市為建設展覽館,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力支援。工地上一萬多名建筑工人和六千多名解放軍戰(zhàn)士日夜奮戰(zhàn),經過一年的努力,于1954年9月竣工。當時,整個展覽館占地面積約13.2萬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積8.8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04萬平方米。主體建以中央大廳為中心,并附設影劇場、餐廳、電影館,還鋪設了專用鐵路支線。中央大廳正面大門上部鑲有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蘇聯(lián)展覽館”五個鎦金大字。
成長(1954 - 1984)
1954年10月2日至12月26日,在新落成的蘇聯(lián)展覽館,舉辦了“蘇聯(lián)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1955年4月和1956年10月,相繼在此地舉辦了“捷克斯洛伐克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和“日本商品展覽會”。1958年,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意見,蘇聯(lián)展覽館更名為北京展覽館。
這一時期,北京展覽館屬于行政事業(yè)單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北京展覽館就成為我國接待五大洲幾十個國家、地區(qū)和我國舉辦各種展覽、交流活動的場所,為促進國內外經濟、文化、科技交流,發(fā)展我國經濟貿易關系,增進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壯大(1984 - 1997)
伴隨國家經濟改革的推進,北京展覽館完成了由事業(yè)單位向企業(yè)單位的轉變,1984年北京展覽館展覽服務公司成立,并完成了企業(yè)法人執(zhí)照的辦理,標志著展覽館已全面進入企業(yè)管理,隨后,北京展覽館的發(fā)展步伐更為迅猛,新建并開發(fā)了如合資賓館、星湖飯店、首都廣告藝術公司、莫斯科餐廳食品廠、冷飲廠、旅行社及勞動服務公司等。
1990年,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在中國北京舉行,同時,北京展覽館作為亞運會購物中心,接待來北京參加比賽的世界各國運動員及各界友好人士。購物中心占地4萬平方米,薈萃了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qū)和臺灣部分商社以及外商投資企業(yè)的名、特、優(yōu)、新、精產品22類千萬余種。館內設置了商品展銷廳、臺、咖啡屋、啤酒屋等,館外設有美食街,在北展劇場還進行文藝演出,盛況空前。購物中心歷時40天,接待觀眾160萬人次。
新生(1998 - 現在)
1998年2月28日,北京首都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北京展覽館作為集團公司下屬的國有獨資企業(yè),邁開了新的發(fā)展步伐。
1998年底,為適應接待建國五十周年成就展的需要,北京展覽館進行了第一次大規(guī)模場館改造,對原東西室外場地封頂改作室內場館。1999年9月20日,“光輝的歷程——建國五十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正式開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年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國防、科技等各個領域輝煌成就的一次檢閱,來自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qū)、直轄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展團在展覽現場進行了展示。展覽歷時40天,接待來自全國的各界觀眾100萬人次。
1999年2月,北京展覽館集中優(yōu)勢資產加入首旅股份實現資本上市,完成了企業(yè)股份制改造的第一步。
2000年,首旅股份融資2億元人民幣,對北京展覽館進行了全面改造,重新改建后的北京展覽館室內展館共設12個展廳,展出面積2.2萬平方米,層高8至19米,空間高大,氣勢恢宏。館內的水、電、空調、通訊設施等設備也全面更新,并新增24小時安全監(jiān)控和消防噴淋系統(tǒng)、大型報告廳、會議多功能廳、快餐廳等展會服務功能。北京展覽館所屬的莫斯科餐廳和北展劇場也實現了設施設備更新,基本達到了接待國際性、現代化展會的硬件標準,成為在北京市乃至全國同行業(yè)中處于領先地位的綜合性會展場館。
北京展覽館致力于展覽業(yè)務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建館以來,接待了國內外大型展覽千余個,來館參觀人數上億人次,展覽內容涉及國際經濟、貿易、科技、文化及政治、軍事各個領域。北京展覽館具備“舉辦境內對外經濟技術展覽會主辦單位資格”, 2000年,北京展覽館完成了場館改造與設備升級,達到了接待國際性、現代化專業(yè)展覽的硬件標準,2002年,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體系認證,2003年與德國美沙展覽集團合資成立美沙北展展覽公司,專業(yè)從事國際性展覽的組織與實施。目前,北京展覽館已發(fā)展成為以展覽、會議業(yè)務為核心,餐飲、娛樂、旅游、酒店多元化發(fā)展的綜合性、現代化會展中心。
據北京市規(guī)劃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二OO七年十二月十九日通知,該建筑已經北京市政府批準列入《北京優(yōu)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第一批)》。
歷史沿革
萌芽(1952 - 1954)
1952年,政務院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富春同志訪問蘇聯(lián),在和蘇聯(lián)談判中,蘇方提出在中國展示蘇聯(lián)的建設成就,包括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建筑技術和建筑藝術等。為此,中央決定在北京、上海建設蘇聯(lián)展覽館,以學習、借鑒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蘇聯(lián)派了建筑專家來我國幫助設計和施工。我國成立了三人領導小組,彭真任組長,當時任北京市人民政府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的趙鵬飛同志受彭真同志委托,具體參與展覽館的建設工作。1953年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秘書長薛子正、北京市政府秘書科長王榮章和蘇聯(lián)駐華大使文化參贊一同在北京市城區(qū)考察地理環(huán)境,選擇建館地點。根據當時北京市擬將西郊一帶建成文化、科技、游覽區(qū)的城市建設規(guī)劃,經中蘇雙方一致同意,并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將館址確定在西郊西直門外。1953年由中央財政部投資2700萬元(包括建西苑大旅社、西郊商場)。工程耗資2400萬元。
初生(1954)
1953年10月15日,在建館工地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典禮,中央人民政府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有關方面的領導同志以及參加建館的工人、干部出席了開工典禮。蘇聯(lián)駐華大使館的官司員也應邀參加。北京市市長彭真在開工典禮大會上致詞。典禮結束后,彭真市長破土奠基北京蘇聯(lián)展覽館建筑工程正式動工。在建設過程中,周總理曾指示全國各省市支援展覽館的建設,當時我國二十多個省市為建設展覽館,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力支援。工地上一萬多名建筑工人和六千多名解放軍戰(zhàn)士日夜奮戰(zhàn),經過一年的努力,于1954年9月竣工。當時,整個展覽館占地面積約13.2萬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積8.8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04萬平方米。主體建以中央大廳為中心,并附設影劇場、餐廳、電影館,還鋪設了專用鐵路支線。中央大廳正面大門上部鑲有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蘇聯(lián)展覽館”五個鎦金大字。
成長(1954 - 1984)
1954年10月2日至12月26日,在新落成的蘇聯(lián)展覽館,舉辦了“蘇聯(lián)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1955年4月和1956年10月,相繼在此地舉辦了“捷克斯洛伐克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和“日本商品展覽會”。1958年,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意見,蘇聯(lián)展覽館更名為北京展覽館。
這一時期,北京展覽館屬于行政事業(yè)單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北京展覽館就成為我國接待五大洲幾十個國家、地區(qū)和我國舉辦各種展覽、交流活動的場所,為促進國內外經濟、文化、科技交流,發(fā)展我國經濟貿易關系,增進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壯大(1984 - 1997)
伴隨國家經濟改革的推進,北京展覽館完成了由事業(yè)單位向企業(yè)單位的轉變,1984年北京展覽館展覽服務公司成立,并完成了企業(yè)法人執(zhí)照的辦理,標志著展覽館已全面進入企業(yè)管理,隨后,北京展覽館的發(fā)展步伐更為迅猛,新建并開發(fā)了如合資賓館、星湖飯店、首都廣告藝術公司、莫斯科餐廳食品廠、冷飲廠、旅行社及勞動服務公司等。
1990年,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在中國北京舉行,同時,北京展覽館作為亞運會購物中心,接待來北京參加比賽的世界各國運動員及各界友好人士。購物中心占地4萬平方米,薈萃了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qū)和臺灣部分商社以及外商投資企業(yè)的名、特、優(yōu)、新、精產品22類千萬余種。館內設置了商品展銷廳、臺、咖啡屋、啤酒屋等,館外設有美食街,在北展劇場還進行文藝演出,盛況空前。購物中心歷時40天,接待觀眾160萬人次。
新生(1998 - 現在)
1998年2月28日,北京首都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北京展覽館作為集團公司下屬的國有獨資企業(yè),邁開了新的發(fā)展步伐。
1998年底,為適應接待建國五十周年成就展的需要,北京展覽館進行了第一次大規(guī)模場館改造,對原東西室外場地封頂改作室內場館。1999年9月20日,“光輝的歷程——建國五十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正式開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年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國防、科技等各個領域輝煌成就的一次檢閱,來自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qū)、直轄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展團在展覽現場進行了展示。展覽歷時40天,接待來自全國的各界觀眾100萬人次。
1999年2月,北京展覽館集中優(yōu)勢資產加入首旅股份實現資本上市,完成了企業(yè)股份制改造的第一步。
2000年,首旅股份融資2億元人民幣,對北京展覽館進行了全面改造,重新改建后的北京展覽館室內展館共設12個展廳,展出面積2.2萬平方米,層高8至19米,空間高大,氣勢恢宏。館內的水、電、空調、通訊設施等設備也全面更新,并新增24小時安全監(jiān)控和消防噴淋系統(tǒng)、大型報告廳、會議多功能廳、快餐廳等展會服務功能。北京展覽館所屬的莫斯科餐廳和北展劇場也實現了設施設備更新,基本達到了接待國際性、現代化展會的硬件標準,成為在北京市乃至全國同行業(yè)中處于領先地位的綜合性會展場館。